信息技术 > 正文

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提高公民法治素养

2018-05-23 11:48:55
□  石文虹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既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因此,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决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一个时代的话题。

激发公民的宪法意识。民主制度是宪政的重要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其中包括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和机制。根据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在民主制国家,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担任国家职务,管理国家事务。越发达的民主制度,公民参与政治和国家事务管理的机会越多,渠道越畅通,公民的民主意识越强。这种民主意识实际上也是宪法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有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宪法权利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公共精神,并激发公民的宪法意识。

强化公民的法治信仰。英国学者惠尔在《现代宪法》一书中指出:“人民关于宪法的思想以及对宪法的态度也能影响宪法。”形成社会对宪法的尊重、保护、崇拜乃至敬畏的意识,保障宪法实施至关重要。而法治信仰,是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信赖和尊崇,是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的精神要素。只有真诚信仰法治,才能真正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和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每个公民都应敬畏法律,自觉培养法治思维,强化法治信仰。宪法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信仰法治,首先在内心要敬畏法律法治,树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觉把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根植于心,明白法律底线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能逾越,法律规范不能破坏。信仰法治,更重要的是要把法治原则和精神渗透到内心深处,内化为思想意识和理念,从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

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学法、知法、懂法、尊法,提高法治素养,是培养法治思维、强化法治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公民要切实增强法治学习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认真学习宪法,也要认真学习与履行工作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既要认真学习基本法律知识,也要认真学习法治的原则、原理和精神,养成学法、知法、懂法、尊法的良好习惯。

普及公民的宪法知识。自从1985年实施第一个普法规划以来,我国的普法活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中,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一直是我国普法活动的重点。尽管如此,由于公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人口基数大,因此普及宪法知识的活动仍将必须坚持下去。此外,普及宪法知识的形式必须进行创新,除了固有的形式外,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普及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行公民的宪法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光有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使公民形成稳固的宪法意识,而宪法实践是最有效的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方法。在宪法实践中,“既要强调‘国家’意义上的宪法,更要强调‘公民’意义上的宪法;既要重视‘政治’层面上的宪法,更要重视‘生活’层面上的宪法。也就是说,宪法既是政治法规,又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实际上宪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到宪法,公民亲自参与了宪法实践,宪法意识将会大大增强。

落实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招录国家公务员时,宪法知识已是重要的考试内容。在任职期间也应进行宪法意识测试,这样有利于消除“权大于法”观念,依宪办事。国家工作人员任职时实行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是一些法治国家督促公职人员增强守宪意识的通常做法。这可以增强任职者的使命感和宪法意识,为宪政实践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目前我国实行国家机关主要领导人就职、公务员录用上岗进行忠于宪法宣誓就是有益的尝试,需要长期坚持。

(作者为玉溪市委党校科研科科长)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