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 正文

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018-08-10 09:43:11

□ 田海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如何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需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在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上下功夫,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作为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团、红色宣讲队、彝文化党建宣传队、基层文艺队等载体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全社会关心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激发和引导农民群众的热情,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投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个方面。

在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自强、诚信、感党恩”教育,通过扎实推进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峨山好人”系列评选、“峨山新乡贤”推荐命名、脱贫光荣榜等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人至深的身边故事、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好人,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促进农村形成自强诚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以农民群众道德素养的提升汇聚乡风文明建设力量。

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涵盖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思想教育扎实有效、社会风气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科教文卫稳步发展、基本国策落实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让广大农村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广泛开展各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在推动产业兴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文明健康意识,使文明村镇成为弘扬、倡导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创建成果,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实现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新提升。

在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这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把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打造彝文化特色品牌与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加大农村文艺人才培养和扶持,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要继续推进“小广场大喇叭”、乡镇(街道)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三下乡”等活动,鼓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活动,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风文明。

在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破除陈规陋习和树立文明乡风取得扎实成效。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于群众来讲都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因此,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的问题上,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带头做好表率,要真正经得起群众看。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通过把带头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在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党员干部在“回乡走亲”过程中,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的同时,应树立“倡导新风,从我做起”的思想,从自身做起,教育引导身边亲属带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节俭文明的办事新风,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移风易俗、倡树新风。

乡风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流于形式,农村群众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及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推进落实上持续用力、不断创新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乡风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峨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