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 正文

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思考

2019-12-20 08:20:27

□  蒋树芬  管必英  李志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玉溪农村基层社会天翻地覆,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然而,当前玉溪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仍面临多元共治格局有待健全、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亟待优化治理路径,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

  健全治理体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社会治理的推进和创新,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突出政治功能,把好发展方向,全面领导乡村治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善于结合实际开展工作。要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党组织要认真履行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要带头示范、作好表率,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做好角色定位,确保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重点突出协调、指导功能,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政策、资金和服务支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效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一要积极推进基层减负,理清权责清单,遵循“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更好地为民服务。二要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加大选拔、输送人才参与农村治理力度。教育培养现有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学识素养和工作能力,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担当作为。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家乡建设,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带领家乡人民开创一条改善民生的道路。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现有基层组织人员报考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大力招聘具有社会工作者资质的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让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走上专业化道路。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运用能力。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和能力,整合资源,实现农村基层党建、管理、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家居生活等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引导村民运用QQ、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推进智慧农村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自治职能,积极组织村民开展自治活动。按照“四个民主”要求,推进基层民主协商,落实村民民主权利,确保村民参与权、知情权。教育引导村民增强自治意识,积极参与自治实践。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充分听取民情民意,了解村民所需所想,切实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广大村民要增强自治意识,消除等靠要思想,运用自身民主权利,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为建设幸福家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通过共建共治,实现共享,不断增强对村庄的归属感及自身的幸福感。

    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继续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社区服务制度,尤其要加大在职党员服务农村基层力度,力戒形式主义,真正发挥各组织团体和党员干部的优势,为基层治理贡献自身力量。着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搭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和谐稳定“润滑剂”、社会矛盾“减震器”的作用。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让社会组织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按照2017年12月27日民政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要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鼓励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加大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力争到2020年,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要紧紧抓住增进民生福祉这一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保证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和服务向农村下沉,着力解决农村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资源均衡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发展农村便民利民服务。推进志愿服务进农村,让村民享受更多更优质的公益服务。农村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效对接。继续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土地经营权,让广大农民通过辛勤耕耘解决温饱,最后走向小康。

  法德共治,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广大村民幸福生活密切相关,在改善人居自然环境的同时,要注重农村人文环境建设。

    要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继续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发挥村民自治主体功能,教育引导村民志愿参与村庄公共区域卫生整治。要健全长效机制,避免整治与污染循环反复。

    要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村。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强化新修订村规民约的执行。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治理机制,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建设法治乡村。

    要进一步推进以德治村。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

   (本文为作者论文《新中国70年玉溪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思考》的部分内容  作者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教师)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