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委党校离退休人员第二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3+3+3”工作模式为抓手,突出抓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打造“模范党支部”。日前,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印发《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命名2022年云南省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的通知》,玉溪市委党校离退休人员第二支部委员会被命名为“2022年云南省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
落实“3个机制”,让组织建设强起来
实行“双重管理”。由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和市委党校共同抓好责任落实,指导支部健全制度、选配班子、开展活动。实行“双轮驱动”。由市委党校分管副校长担任支部第一书记,1名在职党务工作者任离退休支部党建指导员,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本单位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保持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发力一致。实行“双向互动”。组织开展“支部亮星”等经常化活动,严格落实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过“政治生日”等工作制度。支部党员积极出谋划策,提出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形式的意见建议,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让组织生活真正“动”起来。
用好“3种模式”,让理论学习实起来
通过线下专题授课、线上自学充电、送学上门解渴等方式,引导老党员认真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提高认识,积极发挥自身余热,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永葆政治本色,不断在支部内形成了“人人愿学能讲,个个愿做出力,集体奋进出彩”的良好氛围。线下讲授蓄能。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邀请市委党校教师、联系支部的校领导或由党支部书记作专题授课,为支部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规党纪及党建知识等,进一步加强了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了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线上自学充电。90%以上的老干部党员,能高效使用运用“云岭先锋”、“玉溪晚晴”公众号、支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展学习交流,退休党员的家成为党员学习的流动课堂、红色讲堂,打通了党员教育和组织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党员学习“零距离”。送学上门解渴。对高龄、长期生病、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坚持送书送学上门,确保不能及时参与党组织集中学习活动的党员“不缺课、不掉队”,做到党员学习一个不落、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
开展“3项活动”,让党建联动活起来
结合支部实际,积极探索“党建+社区”路子,引导组织建设向社区拓展、教育管理在社区接续、作用发挥朝社区聚集,推进支部建设和社区党建融合共建。依托社区资源打造活动阵地。支部党员中有12名居住在葫田二区,针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因年高体弱到原单位参加组织生活不方便的实际,充分挖掘、整合、盘活、利用高龙潭社区资源,在葫田二区建设离退休干部党员“家门口”的党员活动室,确保支部党员学习有场所,活动有场地。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激发活力。采用“党建+社区”模式,将“邻里相亲、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邻里文化植入支部党建工作,多次联合高龙潭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老干支部与社区支部就地就近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党建“邻”聚力,服务“零”距离。志愿服务活动彰显党员作为。依托玉溪市老干部“碧玉生辉”志愿服务“总队+大队+队”体系,成立中共玉溪市委党校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志愿服务队,就地、就近组织支部党员融入高龙潭社区开展打造红色物业、红色社区、红色文化等实践活动,在春节、三八节、寒暑假、学雷锋日、创文固卫等特殊节点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名支部老党员为感恩党的培养,决定在生命终结之后捐献遗体。82岁高龄的老党员吴炤凤为疫情防控捐款5000元,充分体现了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机关党委 赵智君)
|